對外串連共榮創新生態系、對內以 AI 賦能,北富銀的深化客戶體驗之路

對銀行而言,如何維繫和客戶與利害關係人間的信任是重中之重。然而,過去幾年時有所聞,詐騙集團冒用銀行名號,盜取客戶資產,使這層信任關係蒙塵。所幸 AI 工具的成熟,使銀行能以全新工作流程釋放組織潛能,在與詐騙集團的抗戰中保持優勢,成為銀行和客戶間信任關係更堅韌的關鍵。

就 Aiworks  觀察來看,台北富邦銀行(以下簡稱北富銀)作為國內最積極導入自動化工具以 AI 賦能企業運作的金融機構之一,不僅善用科技深化內部運營,也透過創新生態系的串聯,持續強化與客戶及利害關係人的關係。

資訊長角色進化,得將人性注入科技運用

曾經擔任不同跨國公司資訊長 20 年的北富銀資訊長張志清回想,在「資訊長」名稱出現以前,資訊主管從純技術專家,轉型為策略規劃者,負責公司資訊架構的決策,一直到現在資訊長必須同時是遠見者、創新者、改革者,挑戰遠比過去更大,「因為如果沒有資訊科技的支援,就沒有競爭力。」

不少人甚至直言,金融機構未來會變成金融科技公司。但張志清對此觀點持保留意見,「畢竟我們經營的是銀行,是一種建立在信任上的服務業,」他強調,金融業對人性的關懷和溫度,才是得到客戶信任的不二途徑。因此,北富銀秉持的原則是「 361 度服務」,在 360 度原有服務外,還多了 1 度是要溫暖客戶的心。

換言之,資訊長必須思考的重心之一,便是把人性注入科技運用。張志清自 2022 年 9 月接任北富銀資訊長後,就在資訊白皮書中,把資訊總部的策略目標明訂為四大面向,分別是維穩、展業、創新、治理控風險。

四大面向不可偏廢其一,也得時時恪遵法令

所謂維穩,就是確保能提供客戶穩定的服務。展業則是需與業務單位緊密合作,才能明確了解科技如何應用在對客戶的服務上。至於創新,過去 10 年一直在談的數位轉型和科技創新,該做的已經都做了,在生成式 AI 應用日趨成熟的現在,必須有嶄新的「共榮創新」模式。而治理控風險,則是除了管人、管事、管錢外,還要控制系統風險、資安威脅、法規風險管控,降低銀行營運可能風險,進而保障客戶資產的安全。

「這四個重點,都圍繞在『人』身上。」張志清認為,太強調穩定,會忽略掉創新,而太偏重創新,則會犧牲維穩。

正因如此,法規遵循更是不容絲毫怠慢的底線。張志清表示,從資訊系統、分行理專的行為,到整體銀行的經營準則,都必須符合法規,「不能做的就不會做,沒有任何模糊空間,已經是北富銀日常運作的原則。」但他也強調,除了遵循既有機制外,還得思考如何因應未來挑戰。

集結共榮創新聯盟,因應未來挑戰

2023 年 9 月,金管會正式鬆綁金融上公有雲法規,但卻規定金融機構對合作的雲端服務商、系統供應商定期審查,但有能力提供金融公有雲的廠商並不多,倘若每一家銀行都得對其審查,恐怕曠日費時且效益不彰。因此,是否可以在改採由公正第三方機構查核雲端、系統商,並核發報告書,只要在報告中合法,銀行端就不用再對其審查,這樣不只更合理,也更有效率,這也是我們在爭取的方向。

另一個例子,則是由北富銀擔任總召的「鷹眼識詐聯盟」。張志清解釋,詐騙集團不會只鎖定一家銀行,因而北富銀與內政部刑事警察局合作開發「鷹眼模型」AI 偵測專利技術,涵蓋超過 50 種動態交易風險參數,能強化對可疑帳戶的識別效率和精準度後,就對其他 31 家金融機構開放模型,使全台有超過 4300 個金融據點覆蓋在「鷹眼模型」保障下,形成防詐的銅牆鐵壁。

「如何集結大家的力量共榮創新,是所有有識之士正在前進的方向。」張志清指出,金管會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 2.0 的五大發展策略中,就有一項是鼓勵團隊合作,增加集體創新動能,這不只是北富銀未來要努力的方向,也是和監管單位協作的重點。

對內以自動化工具賦能,讓工作更有效率

不只對外組建共榮創新生態系,北富銀在內部也早將自動化技術整合進核心業務流程,2019 年導入 RPA(智慧流程自動化)技術,資訊與業務單位也共同設立自動化 CoE(領域專家中心)組織,訂好使用規範以後,再把 RPA 技術推廣到各業務單位。

而智能客服也顯著提升客戶服務效率,包括文字和語音客服皆是。張志清舉例,去年 2 月富邦 Costco 聯名卡開始開放申請,立即湧入大量申請,但透過自動化工具協助處理,可大幅減少申請人等待時間。

此外,北富銀也導入 Microsoft 365 Copilot、GitHub Copilot,協助各業務單位、資訊單位提高作業效率,甚至是行政流程也導入 RPA,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。

「AI 的讀音就是『愛』,需要跟它有深層交往,才能知道這份愛對不對。」張志清指出,北富銀使用 AI 時,態度會大膽且小心、快速卻謹慎,絕對不會為了做而做,而是精準選定目標,將現有資源做最有效利用,才能發揮最大綜效。

事實上,AI 技術的理論基礎早在 1950 年代達特茅斯會議(Dartmouth Summer Research Projec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就訂立,後來圖靈(Alan Turing)測試,也成為 AI 哲學中的著要概念,直到生成式 AI 出現,才讓世人看見未來可行性的成像,但該成像尚不清晰。

對北富銀而言,除了在傳統專家式 AI 的應用上持續精進,也會在生成式 AI、RAG(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,檢索增強生成,指讓大型語言模型在不經過再訓練的情況下,利用更多資料,改善生成式 AI 品質)應用上做更多探索,包括進階版 AI 智能客服應用、文本相關的知識法規檢索、市場趨勢洞察、客戶行為軌跡分析的精準個人化行銷文案、智能偵防異常交易及阻詐、智能編碼助理等。

除了這些各家金融業者大同小異的應用場景,符合共榮創新精神的生成式 AI 大語言模型也是北富銀未來方向之一。張志清舉例,台灣大哥大與政府部門正在推動的 ASR(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,自動語音識別技術),即希望訓練一個彈性、具有台灣特色語音辨識技術的 AI,開源給各界使用。同樣的,我們是不是有可能作出一個台灣銀行的GPT模型,大家共同來使用?

人才結合科技,終極目標是深化客戶體驗

但不管 AI 應用如何迭代升級,關鍵仍是人才,因為 AI 是賦予員工的能力和武器,人類的工作也絕對不會被 AI 取代,而是被會用 AI 的其他人取代。張志清列舉,在 AI 時代有三種人才,一種是不會用也用不起,另一種是能做給別人用,最後一種則是會用的。

第一種「不會用也用不起」的,像是 設計 GPU(圖形處理器),大語言模型、AI 機房建置,這些並非北富銀核心競爭力場域。

第二種「做給別人用的」,也就是「賦能」,即利用技術,配合北富銀現有優勢,賦能其他人做更有效率的事,而「賦能」也絕非僅是把原本人做的事交由機器執行,更重要的是要重構機器思維,善用大型資料的深度、廣度,結合算力後,把新科技優勢嵌入流程,而能主導此種改變的人,正是此類,也是北富銀正積極培植的人才。

第三種「會用的」,則是能以敏銳觀察力、描繪細節能力,透過生成式 AI 得到所需答案,在目前已成必須技能。

有了懂得主導賦能和善於觀察描述的人才,張志清認為,在普惠金融愈來愈受重視的現在,大眾均有平等機會獲得負責任、可持續的金融服務,普惠金融必須找到利基,利基的實現要靠科技,而科技的原點在人性,因此仍得思考,銀行存在的價值,到底是為了什麼?

張志清強調,北富銀秉持「啟之以穩,蓄之以智,傳之以恆」的恆富、智富、穩富概念,增加客戶價值。而要達成此目標,就得深化客戶體驗。這才是北富銀對外串連共榮創新生態系,對內運用 AI 等科技賦能的終極目標。


掌握更多智能自動化思維

立即查看我們的培訓課程,深入探索智能 RPA 和企業流程自動化實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