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到企業 AI 轉型,少有人像劉永信這樣,同時具備創業與產業經驗。自 2017年創業以來,CloudMile 萬里雲從監管最嚴格的金融業起步,短短七年間,已在台灣與東協市場建立超過 200 人的專業團隊,協助近千家企業實現數位轉型,包括台灣大哥大、17LIVE、台灣大車隊等知名企業,成為業界數位化與 AI 應用的先驅。
金融業起步:為 AI 轉型奠定基石
「為什麼選擇金融業作為起點?因為金融業挑戰性高,但只要能夠成功,就能複製到其他產業。」劉永信笑著回憶創業初衷。在 CloudMile 萬里雲創立之前,他參與了台灣第一代網路創業,是蕃薯藤的創始成員之一,對技術與商業應用的結合有深刻見解。
從金融業開始,CloudMile 萬里雲逐步擴展到媒體、電信等多元領域。例如,協助《時報周刊》在短短半年內導入生成式 AI 技術,優化編輯流程,讓內容產出效率提升30%以上,同時增加新聞標題點閱率超過 20%。此外,CloudMile 萬里雲與台灣大哥大合作開發的“反詐戰警”系統,利用 AI 技術辨識偽冒網站與應用程式,不僅提升詐騙防範能力,還為企業服務創造附加價值。
數據、雲端與人才:AI 轉型的三大關鍵
劉永信強調, AI 轉型的關鍵不在於企業規模,而在於如何充分利用數據與雲端技術,並打造專業人才。「數據、雲端、 AI 三者密不可分,必須在深度掌握數據的基礎上,搭配雲端技術的靈活性,才能讓 AI 發揮真正價值。」他舉例說明,CloudMile 萬里雲曾協助新加坡某大學打造 AI 個人助理,讓學生能以聊天方式快速解決行政問題,不僅對答準確率超過 90% ,還大幅減輕了老師與助教的行政負擔。
從我們的觀察來看,這樣的案例反映了 AI 技術導入的一個關鍵點:技術的落地成效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,更在於企業如何調整內部流程,讓數據、工具和人力資源的效能相互配合。我們認為,將日常高頻重複的工作標準化,是許多企業推進 AI 應用的首要步驟。以 Aiworks 的經驗來說,幫助企業從小範圍測試到逐步擴展,是導入 AI 的一種有效策略。透過模組化的應用場景設計,企業能更靈活地在不同部門嘗試 AI 工具,同時降低導入風險。這樣的方式,不僅推動了技術落地,更讓技術的價值與人力資源的潛力實現了更好的結合。
AI 應用的未來趨勢:從流程優化到獲利創造
在 AI 導入的實踐中,劉永信認為,企業應該超越單純解決問題的思維,進一步思考如何透過AI創造新價值。例如,台灣大哥大的“反詐戰警”,不僅提升了用戶安全體驗,還具備輸出至國際市場的潛力。
展望未來,劉永信建議企業採用小規模且靈活的方式導入 AI ,特別是透過 API 生態系逐步實現資料整合與功能測試,為未來擴展成套裝服務(如SaaS)鋪路。他特別指出,先從簡單的功能模組開始,能降低開發成本與導入風險,同時為長期轉型奠定基礎。
結語:用 AI 重塑企業競爭力
CloudMile 萬里雲的成功經驗顯示,數位轉型不僅是技術問題,更是商業策略的核心。透過掌握數據、雲端與 AI 的結合,企業能在數據驅動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,從內部流程優化到外部市場拓展,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商業模式。在這場數位浪潮中,如何將技術與商業價值結合,將是每家企業未來的必修課。
掌握更多智能自動化思維
立即查看我們的培訓課程,深入探索智能 RPA 和企業流程自動化實踐:
探索更多智能應用案例
了解更多成功案例,發現智能自動化在各行業的實際應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