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生成式 AI 帶動產業巨變的此刻,不只是企業在思索如何啟動轉型,教育現場也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學習革命。
Aiworks 近期專訪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,深入了解他對 AI 教育的長期觀察與實踐。從國中小到終身學習,他致力推動的不只是課程設計,更是心態轉變。他提醒我們:當我們談論 AI 人才時,關鍵不在於學得多快、學得多深,而在於 —— 學習者是否已經具備迎接未來的心態與習慣。
「提早學就能贏」?葉丙成:這是錯誤的好學生心態
「很多台灣家長還是很焦慮,覺得小孩學得越早越有優勢。但 AI 跟過去的知識結構不一樣,你今天學的技術,三年後可能就過時了。」葉丙成說。
他點出,面對 AI,我們不能再用過去那套「先學完、背完、考過就贏了」的好學生心態。因為 AI 的進化速度極快,今天掌握的技術,很可能在幾年後就被新工具取代。
「你現在學 prompt 工具,三年後它可能根本不用 prompt 了。你以為跑得早就會領先,但現實是你可能很快就被新的技術拋下。」
這樣的特性讓 AI 的學習不再是一次性的完成,而是一種終身、滾動式的持續更新。
讓孩子覺得 AI 是「好玩的」
葉丙成強調:「AI 教育的關鍵,不是讓孩子害怕落後,而是讓他們覺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。」
因此,他推動從小學階段就以遊戲化方式切入,像是設計 AI 素養盃爭霸賽,讓學生自己蒐集資料、訓練模型、上傳到雲端後進行 AI 控制的魷魚對戰。
「我們發現,只要學習變成有趣的任務,孩子就會自發投入。」他補充,這樣的設計不只激發學習動機,也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從資料理解、模型訓練到技術應用的完整素養。
其中最令人振奮的例子,是來自花蓮玉里國小的一位布農族六年級女學生,成功在全國無年級限制的 AI 素養盃爭霸賽中擊敗國中生奪冠,展現了 AI 教育打破資源與地理界線的可能性。

AI 時代需要的,是「玩家心態」
「AI 學習沒有終點,課本永遠在更新。」葉丙成說,過去我們總期待知識能有標準答案與固定教材,但在 AI 時代,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變動。
「我們希望孩子面對 AI,就像玩家面對遊戲更新:有新版本就會迫不及待想探索。」這樣的玩家心態,是他認為最關鍵的素養——帶著好奇心持續探索,而非為了考試、為了贏在起跑點而學。
這也意味著,企業在培養內部 AI 人才時,不能只追求工具操作訓練,更需要思考如何打造組織文化,支持員工勇於嘗試、樂於學習。
AI 教育的本質:不是給答案,而是引導提問
「當 AI 可以瞬間給出正確答案,教育的價值就不能只停在答案本身。」葉丙成觀察,若學習只是為了得到正確解答,那 AI 出現的確會取代老師。
但他認為,真正的教育應該訓練的是思考與判斷力。因此在設計 AI 家教平台「E-Do」時,他強調系統不能直接給答案,而是用蘇格拉底式的引導法幫助學生推理出結論。
對企業內訓來說,這同樣適用——重點不在於「教會操作哪個工具」,而是培養使用者的提問能力與轉化問題的邏輯力。
從發現問題的人,才是 AI 時代最有價值的人
「過去只要會解題就能過關,但 AI 出現後,光會解題不夠了。」葉丙成直言,AI 最大的限制是:它可以解問題,但不會判斷「什麼問題值得解」。
因此,能比別人早一步看見問題、觀察人類需求的人,才是未來最有價值的角色。這也代表,企業未來需要培養的,不只是資料科學家,而是能結合技術與用戶視角、創造新可能的「AI 解題設計者」。
結語:學 AI,不是為了考試,而是為了擁有選擇未來的能力
葉丙成最後說:「我們不能只教孩子怎麼用 AI,而是要讓他們敢用 AI、愛用 AI,甚至創造 AI。」
這句話,也正是企業該思考的轉型關鍵:AI 不是替代人,而是給人更多選擇的可能。而企業要做的,是讓組織裡的每個人,都擁有面對未來的心態與能力。
這才是真正的 AI 教育。
🧠 Aiworks 洞察:給企業的一句話
葉丙成提醒我們:AI 的更新速度太快,光靠「學得早」不再保證領先,真正該培養的,是持續更新的動力與好奇心。
這對企業而言,是一個值得擁抱的契機。
AI 人才的培育,不該只是一次性的培訓,而是一種長期文化的建立 —— 支持每位員工像玩家一樣探索新工具、面對問題,勇於嘗試並樂在其中。
當員工不再只是「學會操作」,而是開始「享受成長」,組織才能真正累積出面對未來變動的底層韌性。
願我們不只是培養懂工具的人,而是培養擁有好奇心、持續學習熱情與探索精神的「未來創造者」。
探索更多⋯⋯
.企業培訓真實回饋 ▶︎ 生成式 AI 如何成為 HR 的數位夥伴?武田藥品的 AI 實戰學習心得
.企業智能轉型案例 ▶︎ 星展銀行如何靠 AI 打造金融新世代?資訊部長康潔儀獨家分享
.AI 自動化趨勢洞察 ▶︎ 推理模型是什麼?從 GPT-4o 到 o3,一次看懂 ChatGPT 模型差異與應用場景
.AI 自動化學習資源 ▶︎ 你的 ChatGPT 安全嗎?使用 AI 工具必知的 10 個安全檢核